第十三、十四章北美洲
一、範圍
東:大西洋 西:太平洋 北:北極海
南:墨西哥灣、中美地峽
二、自然環境
→三大地形區+多樣的氣候
1.三大地形
(1)東部
→低山地盾區
(古老陸塊)
①拉布拉多高原
→受冰河侵蝕多湖泊、沼澤
→地形相對平坦
→森林、毛皮、礦產豐富
②阿帕拉契山脈
→屬古褶曲山脈
→北段多冰蝕谷
(天然交通孔道)
→因兩側岩層差異
→多瀑布急流
(瀑布線、動力)
→都市發源地
③大西洋沿岸平原
→以乞沙比克灣為界
a北段
→平原狹窄、海岸線曲折(沉降海岸)
→人口密集
b南段
→平原寬廣、海岸線平直
(2)中部
→低地平原區
(北美大平原)
①北部:
→受冰河影響多冰蝕湖,土壤貧瘠
→水力豐富,航運發達(北美五大湖)
(酪農業發達)
②南部:
→外洗平原
→風積黃土
→密士失必河沖積平原(內河航運)
→為主要農業區
(3)西部
→高山、高原、盆地區
→落磯山脈為地形主體
①地形複雜
②特色
a南北縱列的山脈
b位處板塊接觸
帶、冰河侵蝕、
河川切割
→眾多宏偉壯麗的地景
→火山、地震頻繁
2.氣候
(1)受地形、距海遠近、洋流氣團影響
(2)類型
①冷濕氣候
a.分布:
→東北部
b.成因:
→拉布拉多寒流
c.特徵:
→氣候冷濕
②夏雨型暖濕
氣候(中國型)
a.分布:
→東南部
b.成因:
→東北信風、墨西哥灣流
c.特徵:
→降水無明顯乾濕季,氣候溫和
③溫帶大陸氣候
a.分布
→大平原
b.特徵
→冬冷夏熱溫差大
春、夏:龍捲風
夏:颶風
冬:大風雪
④高地氣候
a.分布
→西部高山區
→海岸山脈、落磯山脈
b.特徵:
→氣候植物景觀隨高度成垂直變化
⑤溫帶沙漠
a.分布
→西南部、盆地區
b.成因
→地處內陸、被西風
c.特徵
→年、日溫差大,氣候乾燥
⑥溫帶海洋性氣候
a.分布
→40°N以北太平洋岸
b.成因
→西風、北大西洋暖
流
c.特徵
→夏凉冬暖,無明顯乾濕季
⑦溫帶地中海型
a.分布
→ 40°N以南太平洋岸
b.成因
→行星風系季節性移動
夏:副熱帶高壓
冬:西風帶
c.特徵
→冬暖夏熱,冬雨夏乾
三、產業活動
1.農業生產
(1)發展條件(基礎)
①自然環境優越
a.氣候:位居中緯度
→氣候溫和、雨量適中
b.地形:平原廣大、土壤肥沃
→農業發展基礎
②人文條件
→地廣人稀、農業科技
→大規模農牧業
※科技化、專業化、商業性農
(2)分布
→中部平原區
(3)特徵:
a.機械化程度高
b.高度商業化
c.運用科技耕作
d.總產量高
e.區域專業化
(4)分區(大農業帶)
→針對市場需求+配合氣候、土壤條件(適地適種)
→大規模、專業化經營→形成「專業化大農作帶」
●美國加州中部谷地—園藝蔬果區
1.自然環境:
溫帶地中海型氣候,陽光充足
2.人文因素:
都市化及灌溉設施發展
3.經營方式:
種植各類溫帶蔬果
4.地位:溫帶水果暢行海內外
(冷藏貨櫃運輸的發達)
(冷藏貨櫃運輸的發達)
●美國西部高原區—放牧業
1.自然環境:
大西部地形崎嶇、氣候乾燥
2.人文因素:
都市化對肉品的需求提高
3.經營方式:
以天然牧草餵養牛羊
●商業性林業
1.自然環境:
溫帶落葉林、寒帶針葉林
→樹種單純→利於機械化
→樹種單純→利於機械化
2.地位:
→加拿大為世界重要原木和紙漿出口國
●加拿大漁業
1.發展條件:
西北大西洋漁場有大陸淺灘、寒暖流交會
(拉布拉多寒流+墨西哥灣流)
(拉布拉多寒流+墨西哥灣流)
●美國、加拿大五大湖區—酪農帶
1.自然環境:
氣候冷溼,適合牧草生長
也利於乳牛增加泌乳量
2.人文因素:
接近市場,勞力充足
3.經營方式:
靠近市場:鮮奶(賓夕法尼亞)
遠離市場:乳酪(威斯康辛)
●美國—玉米帶(混合農業)
1.自然環境:
外洗平原、風積黃土區土沃、雨豐、夏溫溼
2.人文因素:
玉米可作牲畜加肥飼料
3.經營方式:
靠近市場:現金作物
遠離市場:飼料
●美國—棉花帶
1.自然環境:
美國南方,氣溫高
無霜期長,夏雨秋乾
無霜期長,夏雨秋乾
2.人文因素:
灌溉系統完成
3.經營方式:
舊棉田:人工採收(黑奴)
新棉田:機械採
新棉田:機械採
●美國中部、加拿大—小麥帶
1.自然環境:
大平原西部300~500mm
氣候冷乾,適合小麥生長
氣候冷乾,適合小麥生長
2. 人文因素:
水陸運輸便利、國際市場需求
3.經營方式:
冬溫低:春小麥、冬溫高:冬小麥
4.地位:
世界的麵包籃(大規模經營、成本低)
(5)問題
a.專業化生產
→導致生產過剩(穀賤傷農)
b.易受病蟲害影響(專業化)
c.對環境生態造成衝擊(農藥、肥料)
d.美國政府為穩定農產價格、保障農民所得
→長期價格補貼、藉政經力量向各國推銷農產品
→引發爭議
(6)解決之道
a.利用有機肥
b.輪種、恢復生態平衡
c.分配生產面積、產期
2.工礦業與經貿發展
(1)發展基礎
①豐富的農、礦資源
→為工業生產的基礎
②人才與資金
→因移民的移入
→帶來資金與技術
③穩定的政治條件
→美國強大國力
→大型美國企業向外國發展的基礎
(2)工業
①工業生產特色
→大規模生產、高度自動化
→利大量生產、降低成本、提高生產效率
②工業區位的分布與變遷
a.分布
→不平均
→受原料分布與產業連鎖影響
→具明顯的區域專業化
b.工業帶
●大西洋沿岸工業帶
1.發展條件:
早期:利用瀑布落差發電(動力),發展紡織業
現代:哈德孫—摩和克河谷地優勢+伊利運河
→為五大湖地區和中西部對外貿易的門戶(交通)
→為五大湖地區和中西部對外貿易的門戶(交通)
2.工業類型:紡織、食品、造船、鋼鐵、電子
3.重要都市:紐約、波士頓、巴爾的摩
●五大湖和聖羅倫斯河谷地工業帶
1.發展條件:
阿帕拉契山煤田、蘇必略湖鐵礦(原料)
五大湖及聖羅倫斯河水道(交通)
2.工業類型:鋼鐵、汽車、機械等工業
3.重要都市:
美國(五大湖區):匹茲堡(鋼都)、底特律(曾是汽車城)、芝加哥(美國中部水陸運輸的轉運都市)
加拿大(聖羅倫斯河):如多倫多、蒙特利爾等。
●太平洋沿岸工業帶
1.發展條件:
(1)加州於 1920 年代發現石油
(2)美國領先全球的資訊科技
2.工業類型:飛機製造與資訊科技工業
3.重要都市:
(1)洛杉磯和西雅圖(飛機製造中心)
(2)舊金山(金融中心)
(3)矽谷(資訊工業中心)
●墨西哥灣沿岸工業區
1.發展條件:
(1)墨西哥灣的石油(原料)
(2)美國領先全球的航太科技
(3)氣候溫暖 (節省暖氣支出)
2.工業類型:石化、航太中心
3.重要都市:
佛羅里達的甘迺迪角和德克薩斯的休士頓,即是朝原子能產業、太空開發產業發展
●美墨邊界合作區
1.發展條件:
(1)墨西哥於1960年代宣布與美國邊界19公里內設立邊界合作區
(2)墨西哥廉價的勞力和免關稅的誘因
2.工業類型:電子、紡織、家具、皮革、玩具等製造或組裝的產品為主
3.重要都市:美墨雙子城
c.變遷(問題)
→因工業發展重心轉變+陽光帶工業區崛起+第三級產業成為經濟主體
→東北傳統工業帶老化
(「鐵銹帶」)
→工廠老舊+產能衰退+關廠
→失業率居高不下
→必須轉型、再造
(3)經貿發展
→世界經濟的重心
→因產業高度發達→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+貿易對象遍及全球
→貿易總額達3兆美元
→運輸工具、機械、高科技電子產品輸出,創造鉅額出口值
→進口額占全球13.2%,堪稱世界最大市場
→左右世界經濟景氣
→美國在WTO、APEC等經貿組織具領導地位
→經貿實力+新科技+好萊塢電影,將美國產品、文化推廣到全世界(美式文化)
四、移民的國度—多元民族文化
1.人口移入區
(1)吸引移民移入的因素(拉力)p.207
a.天然資源豐富
→16C法國人-毛皮;19C西班牙人-淘金
b.地廣人稀、勞工缺乏
→17C黑人種植棉花
c.工業發展與西部開發
→歐人大量移入
→華工移入
d.經濟強權、政策鬆綁
→『工作移民』、『投資移民』
(2)移民的組成演變
①原住民
→印第安人
→原居亞洲北部,大冰河時期,通過白令海峽進入阿
拉斯加,並逐漸南下散居於美洲
②歐洲移民
a.西班牙:淘金
→沿著加利福尼亞等美國西岸地區往北遷移
b.法國:毛皮交易
→沿密士失必河及聖羅倫斯河進入。
c.英國:宗教自由、種植菸草
2.人口的組成與分布
(1)人口組成
→多元
(2)移民社會的人口特徵特徵
a.移民使美國人口迅速增加
→1800年僅530萬→200年後3億
b.移民使美國社會較年輕、具開創性、多元性,富勞動力
c.移民使美國成為人口成長最快的已開發國家
→大量移民+拉丁裔移民帶來的較高出生率
3.移民文化
→美國和加拿大由移民及其後代組成
→多元文化
→影響
(1)飲食
(2)音樂
4.種族衝突
→盎格魯美洲是典型的移民社會,歐洲白人族群之間互重互容
→屬民族大熔爐
(1)印地安人
①問題:土地喪失→歐洲白人與印第安人爭奪土地,多數印第安人遷入保留地
②保留區內的印第安人傳承傳統生活方式
③困境:教育、醫療水準低、經濟狀況較差
→年輕一代選擇到都市生活
(2)歐洲白人歧視非洲黑人與華人
①原因:早期移入的黑人與華人,多從事勞力工作
②轉變:二次大戰後,美國立法保障黑人的基本人權
③現況:種族歧視情形雖有淡化,但黑人的社會經濟地位與白人仍有差距
五、都市聚落
→美國與加拿大蓬勃發展的工商業提供都市發展條件,
並促使許多都市進一步發展為大都會帶
1.聚落發展
(1)早期聚落分布
→北美洲東部海岸
(2)條件(成因)
→面對歐洲的門戶、地理位置優越、良好港灣及優越的交通孔道
→發展工商業
(3)發展過程:聚落→都市→都會區→大都會帶
(4)郊區化
①原因:良好的道路網絡交通改善+汽車普及
→人口向郊區分散
②影響:
a.市中心為工作地,郊區為住宅,上下班時間
塞車問題嚴重
b.企業選擇在地價便宜、人口聚集的郊區,設立大型購物中心,帶動人口成長與都市規模擴大,進而形成大都會帶
(5)大都會帶
→美國的都市化程度>80%
①波士華都會帶(波士頓─紐約─華盛頓特區)
長達570公里,聚集約4,000萬人口,是世界最
大的都會帶,吸引全球各大企業投資,形成世
界重要經貿中心地帶
②芝匹帶(匹茲堡 ─ 芝加哥)
③三聖帶(舊金山 ─ 洛杉磯 ─ 聖地牙哥)
2.世界都市
→美國國力強大,其都市在國際的經濟、政治、文化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力
→紐約港以優良的港灣面臨繁忙的大西洋航線,位居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中央與東北部都會帶的中間點,擁有廣大的腹地等優越位置,成為美國東海岸最大貿易港
◎紐約成為世界都市的條件
(1)多元的移民組成:紐約是移民的主要進口港,也是美國種族和文化複雜的都市
(2)企業總部、金融機構、證券交易市場的所在地:
①華爾街股市為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和商品交
易所
②紐約成為世界經貿和金融中心
(3)文化、藝術櫥窗:
紐約擁有眾多歌劇院與博物館、藝術人才,
主導全球的時尚風潮
(4)聯合國總部的設立
(5)影響世界的媒體:《華爾街日報》(The Wall Street Journal)是美國乃至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報紙,主要側重金融、商業領域的報導,
《紐約時報》 (The New York Times)的發行廣布至全球,也深具影響力
3.都市問題
(1)交通問題:
郊區化→市中心人口密度降低,通勤人口增加
→市區與郊區的尖峰時間交通擁擠、阻塞
(2)垃圾、噪音問題
(3)治安和社會區隔→社會梯度明顯
①成因:族裔、文化、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不同
②中產白領階級:遷移到郊區
③藍領階級:社經地位較為低落,往往聚居都市一隅,由於無力負擔都市中的龐大開銷,而形成市中心的貧民窟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