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第八九章西亞

一、範圍
居歐、亞、非三洲往來的十字路口
一河、三洲、四峽、五海
二、自然環境
1.地形:高原為主體
(1)北部:高山、高原
→屬熔岩高原、多地震
(2)南部:
→阿拉伯高原為主體
→屬古老陸塊
→原與非洲陸塊相連
(3)中部:精華區
→平原為主體
→範圍:地中海沿岸~波斯灣
肥沃月彎
2.氣候
具一致性
(1)因大部分受副熱帶高壓籠罩
→屬熱帶乾燥氣候
(2)地中海東岸、黑海南岸
→受西風影響(冬季)
→夏乾冬雨
→屬地中海型氣候
(3)北部山地
→因地勢高屬高地氣候
3.乾燥氣候下的生活
(1)生活方式深受自然環境影響(水源)
→水源足-農業
  水源缺乏-游牧
→傳統生活方式後因石油開發而改變
(2)傳統產業活動
游牧
a.方式:
ㄅ北部山區:
→山牧季移(庫德族)
ㄆ乾燥區:
→逐水草而居
(貝都因人)
農業(灌溉農業)
a.分布:
→兩河流域(河水)、地中海沿岸(雨水)、綠洲地區(地下水)

b.類型
ㄅ綠洲農業
⊙分布
→綠洲、山麓沖積扇
→水源:高山雪水
       (坎兒井)
⊙特徵:
作物成層分布
耕種集約
⊙作物
→以椰棗為主
c.灌溉方式
ㄅ坎井:為山麓地帶的取水方式,可減少地下水被蒸發或汙染。如伊朗高原。
ㄆ河水灌溉方式:
⊙肥沃月彎有大河提供水源、沃土,發展出西
  亞最早的文明
c帶狀綠洲
⊙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型農業
  (利用冬雨蓄水灌溉)
ㄇ開鑿深層地下水井方式進行灌溉,形成點狀的人工綠洲
ㄈ滴灌:技術最高
→以色列的農業灌溉採電腦控
  制的滴灌及噴灌系統
農業類型
說明
舉例
綠洲農業
利用地下水或雪水,灌溉作物,實施集約耕作。水源豐沛區,可種植棉花、椰棗、瓜果等
如坎兒井的灌溉系統
灌溉農業
若有大河流經,可利用渠道灌溉發展農業
底格里斯河、幼發拉底河共同
沖積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
地中海型農業
夏乾冬雨。夏季時引水灌溉,可種植柑橘、葡萄耐旱等作物
地中海沿岸地區

(3)水資源的匱乏
原因
a.氣候乾燥
b.人口增加、農工發展
c.都市化—用水增加
d.污染嚴重
解決之道
a.抽取地下水
b.海水淡化
c.淨化廢水

◎補充:西亞傳統民宅
西亞地區多為熱帶沙漠氣候,全年炎熱乾燥,風沙較多且晝夜溫差大,為了適應氣候,其傳統民宅多具有以下特性:
厚牆:由於氣候乾燥、日夜溫差大,厚牆可防止熱傳導,讓屋內保持穩定的溫度。
窗戶小:可避免風沙大量吹入屋內,並避免夜晚的冷風吹入。
平頂式屋頂:雨量稀少,可在降雨時蓄積雨水

2.石油開發下的經濟轉型
(1)經濟結構改變
1960年後石油的開採
→改變傳統農牧業和貿易活動
→游牧→定居
(2)影響
基礎建設快速發展
→快速都市化
石油工業
→刺激商業發展,經濟結構由農牧業逐漸轉向工商業
石油的開採
→ 引進外勞 c成為人口移入區
(3)問題
→依賴性經濟
高度依賴西方國家
   ex:資金、技術、市場
原油輸出佔國家貿易比例
(4)解決之道(對策)
→多元化發展降低對原油的依賴
沙烏地阿拉伯
→鼓勵發展私有經濟 推展石油化學工業、礦業、塑膠與肥料等產業,提供業就機會
阿拉伯聯合大公國
→政府將石油產業賺的錢,轉移至服務、觀光業如
大規模填海造陸,在杜拜沿海地區建造大範圍觀
光旅遊區

3.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)
→成員國(目前共12國)
總部維也納
四、伊斯蘭世界
1.宗教信仰
(一神信仰)
(1)三大宗教發源地
→猶太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
→以伊斯蘭教影響最大
(2)原因:
→氣候乾燥、環境惡劣
※三教聖地:耶路撒冷
2.伊斯蘭教的興起
(1)背景
→因部落間的戰爭和政治分裂,穆罕默德於西元七世紀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
(2)發展
→利用戰爭、貿易、宣教向外擴張,建立橫跨三洲的大帝國
(3)迅速傳播原因
教義簡明:穆斯林在生活上須嚴守「五功
政策推動:歷代統治者對不信教者實行課稅
            政策
經典統一:《可蘭經》只有一個版本,且只
            阿拉伯文版本才有意義,有利於伊斯蘭世界的團結和統一
五、紛亂的政局
→西亞(中東)種族宗教政治及豐富的石油等多重
因素交互作用
→ 為二次世界大戰後的「世界火藥庫
1.宗教衝突
猶太教教徒與穆斯林衝突最著名→以阿戰爭
基督徒和穆斯林的紛爭→黎巴嫩內戰
伊斯蘭教兩大著名派別對立→兩伊戰爭


2.民族不同
→西亞以阿拉伯民族為多數,與其他語族存在許多差異
ex:
⊙伊朗為波斯
兩伊戰爭
⊙庫德族獨立問題:
為散居於西亞地區 的山牧民族,主要
信奉伊斯蘭教
⊙賽普勒斯問題
3.領土問題
4.水資源爭奪
5.石油資源爭奪
6.國際政治的介入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