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

第十一章台灣的位置與環境特色(高二下)

第十一章台灣的位置與環境特色
一、位置
1.相對位置
2.絕對位置
21°N~26°N
  121°E~122°E
3.東亞島弧的中樞位置
(1)物種多元與文化多樣
(2)交通地位重要
(3)影響
→戰略、對外經貿發展
4.海陸過渡位置(交界帶)
→面海背陸的地理位置
→位居全球最大陸地—歐亞大陸和最大海洋—太平洋接觸帶上
→形成季風氣候
→在自然及人文方面具過渡性
5.板塊接處位置
地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
→地質結構不穩定
→屬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
ex:多火山、地震
二、自然環境
1.地形
→因位居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
斷層廣布,地震頻繁,火山地形發達
→地形特徵
→受板塊擠壓影響,地形複雜,以山地為主體
→平原、盆地為精華區
(1)山地面積廣大
→反映出板塊擠壓的方向
★山地面積廣大,地勢 峻陡峭
★山脈走向:南北向
★影響:是東西交通往來障壁
★東西河川的分水嶺 (中央山脈)
(2)多元的地形特徵
→地形多樣複雜
→五大地形:山地、丘陵、台地、盆地、平原
丘陵、台地:多分布在桃園、新竹、苗栗
盆地:臺北、臺中、埔里
平原:彰化平原、嘉南平原、屏東平原、花東縱谷
(3)成因有別的海岸和離島
海岸地形
a.東部:
→岩岸、斷層海岸
→海岸平直、落差大
b.北部:
→岩岸、谷灣式海岸
→海岸曲折多灣澳、島嶼
(利漁業、航運、觀光)
南部:
→岩岸、珊瑚礁海岸
→具觀光價值
西部:
→沙岸、海岸平直多沙洲、潟湖






















島嶼
a.依成因可分三類
⊙火山島
⊙珊瑚礁島
⊙大陸島(沉降作用)
b.島群眾多
→經濟海域大
→具豐富魚類與礦產資源
◎補充水文
★坡陡流急河川
  (水文)
(1)受地形、降水影響
(2)特徵:
因山脈南北縱走
→屬東西分流
(阻礙南北陸運交通;早期:海運)
受地形影響
河短流急,含沙量大
不利航運,水運豐富
因降水影響
洪枯變化大
屬荒溪型河川
◎生物
具多樣性特徵
(1)地處熱帶、副熱帶
(2)地形垂直落差大
(植物氣候景觀呈垂直變化)
(3)位居東亞島弧的中樞位置
(4)海島的孤立性
→多特有種
2氣候
(1)影響因素
海陸位置、緯度、季風、地形、洋流
(2)特徵:
氣溫特徵:
→主要受地形影響
→具有明顯垂直變化
a.夏季
→除山區外全區炎熱(地形)
b.冬季
→受緯度影響南北溫差大
南部高於北部
降水
→受季風地形影響
→降水時空分布不均
a.時間(降水季節)
→夏季是主要的雨季(受季風影響)
     降水來源:
⊙春() 鋒面雨梅雨
⊙夏季的暖溼西南季風(對流雨)
⊙夏、秋季颱風雨
b.空間
→主要受到季風地形影響
⊙北部:
→冬季迎東北季風,全年有雨
⊙中部、南部
→背風側,乾濕分明
3.各地水平衡差異
→主要受到降水量與可能蒸發散量兩個變因所影響,當降水量超過可能蒸發散量時為剩水,反之為缺水
→受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影響
→各地水平衡狀況不同
→影響水資源的管理及利用
(1)全年剩水區
→北部東部,除季風氣候夏季降雨外,因東北 季風迎風坡季也有降山區則因地形攔氣,降雨豐富
(2)夏季剩水區:
→西部南部如臺中、高雄、恆春,夏雨集中為剩水期,冬季降水少為缺水期
◎補充:澎湖缺水問題

☆澎湖地區由於地勢平坦,缺乏高山,無法產生地形雨,加上強勁東北季風日照等影響,年蒸發量大可高達 1600 毫米,屬缺水區
☆因水庫水源不穩定及地下水過度利用等問題→興建海水淡化廠,2007 年全年實際造水量為全島最多
三、水資源的問題與管理
1.水資源的問題
→受自然因素及人文發展影響
(1)水源蓄留不易
→受地形影響,河短流急
(2)水資源分配不均
→受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影響
→河水是臺灣最主要的水資源
降雨季節分布不均
→河川流量變化極大
降雨空間分布不均
→南部乾季長缺水比北部嚴重
(3)水資源污染
→來源
→工業、農業、家庭廢水
(4)超抽地下水
地下水特色
a.恆溫
b.取用方便
c.水質良好
d.開發成本低
開發問題
→因超抽地下水
地層下陷、海水倒灌、地下水鹽化
2.水資源管理
(1)目的:
→有效利用水資源,確保水資源的永續利用
(2)方式:
地表水(河水)
a.修築埤圳ex:桃園:埤塘、嘉南大圳
b.建水庫ex:曾文水庫
◎問題
a.改變水文生態:如庫區內優氧化、上游淤沙、下游河床侵蝕、海岸後退
b.水資源污染
地下水
限制地下水抽取量,同時植樹造林涵養地下水源,或保留溼地以補注地下水
◎透過節約用水、落實有效用水、降低輸送過程漏水浪費等方法是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根本之道
四、文化多元
1.多元族群
(1)交通位置重要
→吸引族群移居
(2)各族群帶來不同的生活方式
2.海陸包容的文化
   ex:建築、飲食、地名
◎移民文化
1)  十七世紀時,荷蘭人、西班牙人陸續在此建立據點,以臺灣為輸出補給轉運站,外銷鹿皮蔗糖茶葉,在世界海洋貿易上占有一席之地
2)  氏時期,開始有較多漢人到臺灣開墾
3)  領時期,中原文化影響加強,各方面皆大量承襲中國傳統文化
4)  甲午戰後,日本殖民統治臺灣 50 年,不僅留下了殖民風格的歷史建築,至今仍可在語言、飲食、禮俗與生活習慣中見到日本遺風。
5)  東南亞文化:來自東南亞的外籍移工新住民加入臺灣社會,帶來原鄉風俗文化


















n  原住民南島語族
   高山族:山區、東部 ( 較多傳統文化 )
   平埔族:西部平原、丘陵 ( 漢化深 )
n  漢民族自閩粵來臺
   泉州:西部沿海 ( 貿易、漁撈、農耕 )
   漳洲:內陸平原 ( 農業 )
   客家:內陸平原、丘陵、台地 ( 梯田 )
ü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近200萬來自中國各省軍民來臺
n  新移民新移民配偶
   中國、東南亞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