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

第三章第二級產業概論(一)(高一下)

第三章第二級產業概論
*      第二級產業:將原料加工製造以改變其形式,提高其價值的行業
*      包括製造業營造業水電煤氣業礦業
*      第二級產業主體→製造業

一、工業生產要素及特徵
1.製造業系統
(1)投入:
→原料、動力、勞力、資金...
(2)生產過程
→整合運用投入資源
ex:設計、加工、組裝
(3)產出
→成品及廢料
(4)反饋
→成品賣出後獲的的利潤再投入生產系統
2.現代工業的特徵
(1)生產機械化

(2)生產線上的專業化
專業分工
→即每一個工人只負責一個製程(泰勒化)

優點:
→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生產成本
ex:汽車組裝
(3)生產標準化(產品標準化
使用相同的生產程序作業流程,以製造型式一致的產品
優點:
→利於量產和品質控管
→降低單位生產成本
(4)產品規格化
同類產品或零件的規格一致
ex:電池、插座與插頭、光碟片光碟播放機、USB插槽等
優點
方便消費者維修
(5)生產規模大型化
目的:
→為降低生產成本達到規模經濟效益
作法:
→擴大生產規模、調整生產組織
優點:
a.因勞工、機器規模大
→利專業分工
b.因大量購買原料
→可降低成本
c.產品大量銷售
→可節省人事及運輸成本

(6)生產組織的調整
→現代工業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有效降低生產成本
生產組織的整

生產組織的分工型態

⊙水平分工的優點
→ 能順利掌握不同地區的市場
⊙垂直分工的優點
→垂直分工下,每家企業都充分發揮其優勢的專業能力,比單一企業包攬所有製程更具效率
二、工業化與製造業的區位變遷
1.工業化
(1)定義:第二級產業超越第一級產業的過程
(2)指標:就業人口比例、產業部門的生產值
(3)過程:傳統農業→現代化工業

◎進入工業化後最低投入成本的地點→成為工業產品的生產所在
∴工業區位的選擇是很重要的
☆利潤=(產品市場價格-生產成本)*銷售量
◎生產成本分
⊙集貨成本:原料→工廠所需的運費
⊙分配成本:產品→市場所需的運費    
⊙加工製造成本:原料→產品所需的一切費用
★韋伯的工業區位論
◎利用最低成本的觀點分析工業區位問題
◎基本假設:影響加工製造成本因素沒有空間差異
→如設備、建築物等固定資本及利息成本等
☆最佳的工業區位:總運輸成本的最低點
◎但現實世界中加工製造成本並非到處相同◎
∴工業區位的選擇必須依工廠的性質來考量
   最佳工業區位也並非總運輸成本最低處
2.工業的區位要素
(1)原料
→原料易腐、原料失重率大、笨重
→工廠區位宜設在原料生產地
ex:水泥工廠、糖廠
(2)動力
→生產時需消耗大量的電力
ex:煉鋁廠
(3)勞力
數量
→勞力密集型產業
ex:成衣、紡織、製鞋
品質
→具專業技術的產業
ex:光學儀器
(4)市場
→產品具有時效性、易腐、易碎及笨重的產業
→工廠區位宜設在近視場地區
ex:玻璃工廠、飲料工廠
(5)政府政策
→政策的實施與決定對工業區位的選擇會造成影響
ex:勞基法、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、環保法規
(6)聚集經濟(外部經濟效益)
性質相同的工廠因區位因素相似而聚集在一起所獲得的經濟效益
ex:新竹科學園區
因有共同的基本設施(如水電、交通)、金融服務時,廠商因彼此聚集而獲利
ex:工業區
產業群聚
ex:新竹科學園區
(7)工業慣性
工業區位形成後,即使原有區位喪失,工廠亦留
  在原地不易搬遷的特性(已建立品牌)
一地的許多工廠形成緊密的連鎖關係後,即使有其他更好的區位,工廠也不輕易遷離,形成工業慣性
ex:三義木雕、鶯歌陶瓷
(8)產業連鎖
→工廠間常因業務需求而與其他產業發生原料、產品或服務的流通關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