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

第二章第一級產業的變遷及問題(高一下)

第二章第一級產業的變遷及問題
一、農業發展的變遷
1.變遷現象
(1)農村勞動力及組成改變
(2)自給性農業→商業性農業
(3)農村景觀及產銷體系改變
2.農業變遷的因素
(1)科技的發展
→改變農業的生產量及區位
化學肥料與農藥的使用
→可增加農產生產量及減少病蟲害
機械化
→可提高單位勞力生產力
生物科技的發展
→提高產量、改良品種
生產技術的改進
→營造有利的生產環境
交通革新
距離對農業活動 分布的影響力降低
→使農業生產在最適合的環境發展
→形成區域專業化
◎綠色革命
利用雜交方法培植農作物新品種,使其具有
抗病力高、產量高、適應氣候能力強、成長
期縮短等優點
ㄅ正面效益:
提高作物的產量、品質,拓展種植範圍
ㄆ負面效益:
依賴大量肥料、殺蟲劑、灌溉系統,資金投入大→貧富差異擴大、破壞環境
◎基因改造—第二次綠色革命
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作物移除,並加入其他作物的一些基因,從而栽培出品質更好,或生產力更佳的作物,稱基因改造作物
ㄅ常見基因改造作物:大豆、玉米、棉花等
ㄆ基因改造作物特性:增加產量,具較強的抗寒、抗病蟲害等
(2)社經發展
消費者所得的改變
→因生活水準、所得提高
→重視養生
→有機農業出現
國際政治經濟
a.開發中國家因大型企業擁有資金及人力優勢
  併購小農土地
→形成農業企業化、小農生活不易
b.國家經濟易受影響
→因商品化農業價格易受國際市場價格影響
2.政府的農業發展政策(因應之道)
(1)目的:
→解決農業發展的變遷
(2)策略
早期:
→為保障農產品的自給自足
→採保護政策
近年:
→因加入WTO(需開放市場)及基因技術的發展
→採朝技術與資本密集方向發展
(3)結果
耕地狹小、生產成本高的農業受到威脅
(4)實例
→以台灣為例
推動農村再
→推動由下而上的共同參與來確保農村發展
發展休閒農業
→可提升農產品價值
→三生並重
生產、生活、生態
推動精緻農業
→因應全球化及國際經貿自由化,確保農業永續發展
→生產高經濟價值的農產品
加強農產品全球布局行銷
→擴大市場規模
※產銷履歷制度
3.農民的調適與因應
(1)建立共同產銷體系
合併耕地,擴大農場規模
→共同生產、共同運銷
(降低生產成本利機械化)
→組織產銷班,自創品牌
ex:丹麥的農業合作社
(2)發展有機農業
優點:
→減少環境污染與增加農民的收益
ex:花蓮富麗米
(3)推動地方特色農業
目的:
→因應全球化經濟
作法:
→一鄉一特色
ex:麻豆文旦、白河蓮花、枋山芒果
(4)積極取得各項認證
二、第一級產業對環境的衝擊
1.農牧業環境問題
(1)成因:
水資源不當利用
a.半乾燥地區
→因水資源不足、影響農牧業發展
ex:澳洲墨累~大令盆地
b.採開發自流井方式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
c.發展
→混合農業(小麥-綿羊)
化學肥料、農藥大量使用
ex:商業性農業
農業過度擴展(土地利用不當)
ex:乾燥地區
(2)環境問題
土壤鹽鹼化(過度灌溉)
過度使用化肥及農藥
→土地生產力下降
→生態環境破壞
→影響人體健康(食物鏈)
農業過度擴張
→土讓侵蝕嚴重
(3)解決之道(對策)
合理的灌溉
發展有機、生態農業
作物沿等高線耕種
做好水土保持
採用輪作或休耕方式
(回復地力)
2.林業的發展與問題
(1)森林的功能
調節氣候
棲息生物
水土保持
休閒遊憩
防風固沙
(2)林木的種類
硬木
軟木(價值性高)
(3)發展問題:
→因森林屬可再生資源
→不當開發利用導致資源枯竭
(4)解決之道(策略)
→重視伐植平衡問題
→需兼顧生產與生態、建立人與森林的和諧關係
3.漁業的發展與問題
(1)漁業的類型
遠洋漁業
近海漁業
沿岸漁業
養殖漁業
(2)漁業發展條件
自然條件
a.大陸棚廣大
b.大河出海口
c.寒暖流交會處
d.湧升流區域
人文條件
a.技術
b.近消費市場
c.設備優良
d.飲食習慣
(3)五大漁場
東北大西洋漁場
西北大西洋漁場
東北太平洋漁場
西北太平洋漁場
東南太平洋漁場
(4)漁業發展問題
捕撈漁業
→因過度捕撈
→漁業資源枯竭
養殖漁業
a.破壞生物棲地
→濕地闢為養殖地
b.超抽地下水
→地層下陷、海水倒灌
  地下水鹽化
c.污染魚產、環境
→過度使用飼料、抗生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